本文目录
- 什么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 城市次干路和公路几级荷载
-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类标准
-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道路宽度一般各是多少
- 如何区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 请问市政道路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有什么区别
-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什么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主干道是指一座城市中最宽的,往往贯穿整座城市,而且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一般在城市的轴线上、城市环线、主商业区或有明显特色的道路,如通往某个重要的地方车流量较大的。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扩展资料
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都属于市政道路。根据整体的城市路网规划,在道路设计角度按照车流量不同,将每条道路赋予了不同的道路承载能力,最直观的差别就是红线宽度不同,车道数不同。
另外,城市主干道可能局部偏重于快速通行力,如此的话,设计了高速立交的通行情况,则市政管线的布局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也仅是差别之一。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干道
城市次干路和公路几级荷载
-
城市次干路标准可分为汽-10,汽-15,汽-20,超-20。验算荷载分为:挂-100,挂-120,履带-50,履带-100。城市次干路是指在城市一个区域内的主要道路。一般也以交通功能为主,但多兼有地区服务功能。
-
二级公路的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类标准
法律分析:主干路30—40米,次干路20—24米,支路14—18米。
法律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3.1.1 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辂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人口。
2.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道路宽度一般各是多少
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对于人口低于200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主干道主要用来联系重要交通枢纽(国道、省道等)、重要生产区(工矿企业等)、重要公共场所(商业中心、学校、集会中心、政党委机关、等)及其他重要地点。
扩展资料
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时速
1、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2、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80km/h。
3、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60km/h。
4、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干道
如何区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等级分为四级,分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是城市内长距离联通性路,一般为组团之间、卫星城与主城、郊区与主城等的连接路,设计车速高,有中央分隔带隔开,度也较。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是城市内部的主要大动脉,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设计车速较高,一般有中央分隔节隔开,路度较。
次干路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一般交通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设计车速在40km/h左右,一般为双向3车道。
支路起连接作用,主要连接次干路与街坊路,解决居民回家、出门的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道路宽度较窄
辅道是设置在道路侧或两侧的路,供不能驶入主道的车辆行驶的路。
这些名词的区分方式,个人认为有两点:是看路的売度,双向6车道以上的道路不是主干路就是快速路,双向4车道以下的道路大都为次干路或支路;二是看有没有中央分隔,有中央分隔的路等级高,没有的等级低。
城市道路等级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市道路等级
请问市政道路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有什么区别
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都属于市政道路。根据整体的城市路网规划,在道路设计角度按照车流量不同,将每条道路赋予了不同的道路承载能力,最直观的差别就是红线宽度不同,车道数不同。另外,城市主干道可能局部偏重于快速通行力,如此的话,设计了高速立交的通行情况,则市政管线的布局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也仅是差别之一。
总之,打一个比方,市政道路系统好像人体的血管,主干道是大动脉,次干道是二级分叉,城市支路就好比毛细血管了,总体看路网交织,各司其能。
主次干道划分的依据
法律分析: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
法律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