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比拼智能化,本质上就是个大型电子消费品,购车时关注产品动力性能、充电续航能力、驾驶系统和娱乐系统的配置、外观设计和乘坐舒适性、消费者口碑体验、耐碰撞测试结果,跟早年间买电脑上网查各大厂商配置表和评测贴感觉越来越像。但是造车毕竟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和国家标准,不论是电池和发动机硬件还是系统地图等软件,一部车上万个零件和芯片,这个行业的新老玩家都需要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这就代表着造车依然需要巨大的投入,成为车厂的核心供应商也需要更高的门槛和技术竞争力。然而这个行业是否还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上海车展最大的感受: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已成、千帆逐浪,吹尽黄沙始见金
2023上海车展逛好出来了,说是人山人海也不为过,车模还真没看见,都穿得严严实实,主播UP主蛮多,风格差异不能说很大只能说极其巨大。
简单过下我的感受:
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外观内饰到性能功能,新能源车产品的丰富度、价格跨度,具备并确立了成为市场主流的条件。贵的我就不多说了,光说两个传统的主流价位段。20万价位段的有用8155芯片的深蓝SL03、极氪X,哪吒甚至推出了四门纯电跑车G6。10万竞争最激烈,”卷王“比亚迪新推的电动车“海鸥”,其售价低至1万美元左右,令很多同行咂舌”这还怎么挣钱“。
擅长卖油车的外资品牌高层都来了,除去冰淇淋的公关事件,更多折射出对中国市场目前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视和焦虑。靠品牌讲故事打天下的高利润时代恐怕是一去不复返,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关注新趋势、做好性价比、累积用户体验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有的品牌这次车展已消失,眼看就没了,或者混在一堆三线的品牌里,风光不再。行业变化太快,不止是外资品牌焦虑,按照这样的程度内卷下去,最后能活下来的几家国产品牌恐怕会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有力领导者和竞争者。
新的趋势,新的玩家,新的玩法,出来展馆以后的感概——千帆逐浪,吹尽黄沙始见金。
4月底财报频繁发布,多家智能汽车企业和赛道厂商亏损,道阻且长
与上海车展摄氏32度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场景相对比,4月底是上市公司财报集中发布的时间,国产智能车和相关供应链企业的财报却多呈现亏损,实实在在的经历了一场”倒春寒“。
先看硬件厂商。4月11日,国产新能源车出货量龙头比亚迪(002594.SZ)财报发布3天后,巴菲特选择了减持。4月11日晚间,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3月31日减持248.05万股比亚迪H股,减持均价217.67港元/股,总价值约5.4亿港元。比亚迪去年总负债约3725亿元,而上一年这一数据是约1915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总负债同比增长194%,负债率达到75%。再看看新势力,据亏的最少的理想汽车2022财报显示,2022 年理想汽车营收 452.9 亿元,同比增加 67.7%;同期,其净亏损为 20.3 亿元,同比扩大 531.42%.
当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潜力凸显,吸引众多造车势力入局,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次车展新车集中发布,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价格战阶段。有车企表示,随着价格战的继续,车厂毛利率会进一步下降,大多数厂商很难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盈利。
做汽车硬件以后感觉提升利润越来越难了,那做软件呢?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到2030年,汽车软件市场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增速高于整个汽车行业。 软件和服务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麦肯锡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汽车软件的销售额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但是,软件公司要实现盈利,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以商汤2022财报为例,2022年商汤科技实现营收38.09亿元,同比减少18.97%,亏损超过60亿元。高精地图龙头四维图新2022财报和一季度季报显示年度实现营收达到33.5亿,同比增长9.37%,但同时亏损也扩大到3亿,归因主要受到商用车市场环境以及智舱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不过受益于其智驾业务版块的高速增长,以及亦庄国投入主等实质性利好因素,2023年迄今为止四维图新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5%.
市场巨变带来的是价值链的重塑、利润空间的转移,在汽车技术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上,那些具有技术和市场份额领先性的软件公司无疑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成长区间,但这个过程,随着细分市场竞争加剧和价格战的激化,目前变得越来越漫长,越来越充满挑战。
全面进入智能化普及,行业真正的拐点何时到来
4月20日,马斯克首次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特斯拉将会把销量的优先级置于利润之上,暗示着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厂商将继续降价。降本增效大变革趋势之下,对消费者和社会的利好是智能汽车将迎来一个快速普及的浪潮,但对智能汽车行业赛道上的这些企业玩家而言,下一个增长点,或者说真正的拐点是什么?
可以看清的趋势是,人工智能和软件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相关领域的行业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智能驾驶功能的市场接受程度持续提升,L2以下辅助驾驶前装搭载量突破千万辆规模、搭载率超过50%,L2+行泊一体、城市领航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陆续开启量产定点及交付。多传感器融合及一体化域控平台为降低车载成本、减少算力负担、增加安全冗余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舱驾融合、跨域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多模态交互和“人机共驾”应用落地。
今年上海车展上,商汤科技展示了“绝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首发6款智能车舱新品。四维图新与毫末智行战略合作发布了场景地图,以SD地图的升级版本赋能合作伙伴解决城市场景的自动驾驶辅助难题,也可说是对之前部分车企“重感知轻地图”的一种回应。舱驾融合的大趋势下,区别于传统硬件出身的Tier 1,这类新型的供应商似乎更选择以整合交付、总体交付成本更低,但追求量产、从而放大车厂订单金额的方式进行未来的增长布局。对他们而言,前期投入的巨大或许意味着后续技术壁垒更高,变现空间更大。
不管是降价还是增配,抑或提升交付订单的客单价,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基础上不断优化成本几乎成为所有汽车厂商和供应商达成的一致共识,淘汰赛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笔者认为,淘汰赛仅仅是上半场,更远的视角来看,整体竞争拐点将出现在淘汰赛的末尾——下半场会进入一场耐力赛,比的是谁的布局更深入,比的是谁的产品能量产,比的是谁的战略眼光能坚持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