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电动汽车价格战的起点,战场正在转向电动SUV,由特斯拉和比亚迪主导。行业普遍表示,这个拥有90多款电动车型的市场将变得更加激烈和紧张,仅4月份推出了至少20款中外品牌的新车型,挤压了电动车的定价和利润,并推动了出口。

随着特斯拉的降价,中国电动SUV的价格与燃油车的差距缩小,蚕食了燃油车的原油销量。而且随着出口的增长,这一趋势将蔓延到国外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SUV市场蓬勃发展,目前市场占有率近40%,有400款各种不同动力类型的SUV车型。2022年,中国的SUV销量几乎与欧洲全部新车销量一样多,超过1100万辆。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中外汽车品牌都在推出的新款电动SUV车型,大众、宝马和丰田等传统车企指望新型电动SUV来提振在中国销量。中国新造车公司如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有六款电动SUV车型,中国传统车企的纯电品牌如广汽埃安等也在推出全电动SUV。
路透社援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的分析显示,2022年电动SUV销量达到150万辆,现有电动SUV车型93款,前十大品牌占84%。在特斯拉开始在中国生产Model Y之前,2020年中国市场有76款电动SUV,年销量仅为3000辆。
尽管最近价格小幅上涨,但特斯拉的Model Y在中国的价格仍比去年10月初便宜20%,当时特斯拉正努力应对库存上升的问题。
对于价格战,有车企选择跟进,也有拒绝的。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问界汽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甚至连市场领导者比亚迪的宋Plus 都有小幅的调价。
此外,还有变相降价,即在新车上市时提供更低的起步价、更长的续航和更好的配置,甚至有车企因此引发老车主的不满和抗议。
例如,吉利集团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汽车,将其新款紧凑型跨界车极氪X的价格定得比Model Y便宜28%,与本田的CR-V几乎相同。
而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本田的CR-V第一季度的销量下降了56%。比之更惨的是三菱汽车,已暂停其在中国生产欧蓝德SUV三个月。总之,对于福特等以4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型SUV为目标市场的传统燃油品牌来说,现实是“残酷的”。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承认,电动SUV激烈市场竞争是推动中国汽车出口繁荣的一个因素。他在4月访问中国后表示:“这就是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大举扩张的原因。欧洲是一个优质的出口市场,所有中国品牌都瞄准那里。”
为了扩大销量规模,中国车企确实都在发力海外市场。极氪表示,将把极氪X带到西欧,而比亚迪元Plus即海外名为Atto 3 的A级纯电SUV的出口在第一季度翻了一番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福特选择重组在华业务,聚焦利润高的细分市场,放弃利润低的车型,将其一家合资企业转变为低成本商用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出口中心。
一季度,宝马是德国销量第一的高端品牌,但其在中国的销量下降6.6%,至20万辆;但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同期奔驰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18.6万辆增至约19万辆,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长109%;奥迪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16%,至13.7万辆。2022年,中国市场占宝马全球销量的33%,超过79万辆,但同比下降6.4%。
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地进军高端市场,他们生产的电动汽车以高科技为核心卖点。例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等品牌,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本土高端新细分,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
欧洲豪华品牌在品牌力和燃油车方面仍然很强大,尽管电动化的推动力度越来越大,但然主要还是依仗燃油车。
梅赛德斯首席财务官Harald Wilhelm在4月28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电动车方面竞争激烈,而豪华市场仍由燃油车主导。”他说:“我们肯定想强调高端,不要过多地进入竞争激烈的低端环境。”尽管如此,新款EQS SUV和国产EQE SUV将于今年二季度在中国上市。
从投资角度,宝马去年将其持有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股份增加到75%之后终于实现了财务并表。此外,宝马还与长城成立了一家名为光束汽车的合资公司,目标是开发一款新型电动车。这款车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制造,计划在全球上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