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新目标:今年挑战30-50万元豪华SUV 20%市场份额

2月27日晚,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理想第四季度及全年营收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全年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

营收的大幅增长得益于交付量的提升。2022年,理想ONE与L8顺利实现市场切换,而后定位旗舰级家庭SUV的理想L9又在下半年推出,两款车加持下,理想全年交付量达到133,246辆,同比增长47.2%。作为产品售价在30万以上的新势力品牌,理想的2022可谓是高速增长的一年。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今年2月,伴随定价稍低的理想L7上市,理想今年的产品矩阵已部署完毕,该公司创始人李想在财报会议中宣布了新目标,即今年将挑战在30万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部豪华SUV市场拿下20%的市场份额。相比2022年,理想“胃口”更大了。

边“造血”边补短板

2022年,随着交付量提升,理想汽车的自身“造血”实力得到进一步验证。财报显示,2022年理想的车辆销售收入约为 441.1亿元,相较2021年约261.3亿的收入增长68.8%。

然而收入增长的同时,理想汽车的支出却也在增加。从财报上看,理想2022年的销售成本为365亿元,同比增长了71.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车辆交付量的增加以及2022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交付L系列车型使得销售成本增加。

与此同时,理想在2022年加大了对研发方面的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67.8亿元,相比2021年的32.9亿元增长了106.3%。官方解释称,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用于雇员薪酬以及新车型和技术研发开支。

前几年,相比蔚来、小鹏,理想在研发投入上相对“吝啬”,年研发投入总低于前两者,但2022年理想对研发的投入实现翻番,达到全年总营收的15%左右。官方称,2022年其研发费用稳态增长,并赶超了大部分主流造车新势力品牌的投入。

之所以在去年重投研发,与理想汽车的长期目标不无关系。2023年初,理想汽车宣布2030年企业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并且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其中包括具备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车,AI产品等,理想希望通过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投入研发,去改变物理世界的效率和体验,从而服务于每一个家庭用户。

通过投入研发,理想在智能体验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2022年,理想已在智能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环节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其自研的高速NOA功能已供超22万家庭用户可用,目前,其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里程已接近1亿公里。按照计划,理想将在今年把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并预计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成本、技术研发、管理费用支出增长之下,理想2022年经营亏损随之增大。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净亏损额为20.3亿元,相比2021年净亏损增长532.2%。

欲拿30-50万元豪华SUV市场20%份额

在财报发布当晚的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今年公司发展提出新目标,他表示,考虑到L8和L9持续强劲的表现以及理想L7的推出,理想今年将挑战在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全部豪华SUV市场拿下20%的市场份额。

为何定此目标,李想说,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元SUV市场的份额是9.5%,其预测今年这一市场区间的容量会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而理想对自己的要求是份额翻倍,也就是说,份额达到20%,地位才会比较稳定。

而依据上述计算,份额要达到20%,理想2023年销量要实现30万辆左右。

目前,这一目标已被赋予到旗下三款车型上,且理想之所以乐观制定上述目标,与其对三款车型的市场信心相关。现在来看,理想L8和L9还处在交付爬坡期,而L7 Pro和Max版本将在3月初启动交付。此前,李想曾公开表示过对新产品上市后的预期,即“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透露,上述目标将力争在今年第二季度达成。原因是二季度中,理想L7 Pro和Max会在4月迎来首个完整交付月,而后5月份L7、L8的Air版本也将迎来完整交付月。

实际上,去年理想在交付过程中暴露的一大短板是供应链。“2022年下半年我们的产能爬坡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个交付计划过于激进,我们认为卖出去这么多订单就应该交付这么多量,但是这对整个供应链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李想在电话会议上说。

为应对可能持续的供应链挑战,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对供应链已实行模块化管理,在与供应商保持紧密、互惠合作的同时,也积极加强智能电动车产品力相关的核心品类的自研自制和产业链垂直整合工作,进而实现上游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良好平衡。在过去三年,理想已开始对增程器、电驱动总成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工厂的自建,保障质量和供应的稳定。

与此同时,他认为,随着产业成熟度的逐步提升和上下游供给情况的逐步改善,企业应该对2023年的零部件供应保持信心,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供应战略感知与规划、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以积极应对潜在的供应挑战与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22:31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22:31

相关推荐

  • 特斯拉多久要换电池(特斯拉开八年要换电池吗)

    特斯拉电池是特斯拉汽车所使用的重要核心技术,也是推动电动汽车革命的关键之一。作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电池技术,旨在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更高的性能和更快的充电速度。本文将对特斯拉电池进行全面解析,揭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性和突破之处。 首先,特斯拉电池采用了锂离子电池技术。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

    2023年5月23日
    0
  • 2024款宝马 i7 M70

    全新M调校i7 M70型号,这辆豪华轿车提供更多动力和扭矩,EPA估计最大续航里程为295英里,2023 年推出的第一代i7的一部分。 宝马i7确实是重新设计的7系轿车的全电动版本,这是宝马长期使用的四门旗舰车型。这是该汽车制造商最大的电动轿车,也是最昂贵的车型之一。这是对梅赛德斯-奔驰EQS、特斯拉Model S和Lucid Air的回应。 宝马通过动力总…

    2023年9月5日
    0
  • 价格风暴中,那些宣布不降价的车企们

    1月,特斯拉率先开启大幅降价,问界、小鹏、飞凡等车企纷纷跟进,新能源车降价热潮开启。3月,在湖北和东风集团“双补”的推动下,车市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价格大战,迎来“自杀式”降价,但是有没有例外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宣布不降价的车企都有哪些? 1. 理想汽车 3月2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理想汽车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谈到,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销量…

    2023年4月2日
    0
  • 一句话点评2月中级车:面对秦的猛攻,轩逸还守得住销冠吗?

    市场概述:2023年的中国车市,真的异常“惨烈”。 尤其是刚刚经历了疫情的阵痛,整个大盘的消费活力迟迟没有恢复,电动化转型的潮水却又如同海啸般奔涌而来,多重因素共同加持下,已然能够发现“强者自强,弱者隐藏”的趋势还在变得愈发突出。 殊不知,刚刚过去的2月,随着诸多“大魔王”祭出更多杀人诛心的操作与底牌,越来越觉得2023年中国车市的主旋律,正在从“惨烈”转化…

    2023年4月2日
    0
  • 新能源车涉水太深有影响吗

    一年一度的暴雨季又来了,南北多地开启观海模式,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出行造成了一些担忧。比如新能源车涉水太深有影响吗? 新能源车涉水太深对车辆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新能源车防护等级基本上都是IP67,也就是说可以简单的在城市积水路段行驶,但是长时间在涉水通行时,车辆内部极有可能会出现进水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那么车辆内部零件很可能会生锈导致磨损,内饰也会因为潮湿…

    新能源车 2023年3月24日
    0